三角肌
三角肌训练动作主要包括针对前束、中束和后束的推举、平举及飞鸟等动作,如哑铃推举、侧平举、绳索面拉等,需结合器械或徒手训练科学刺激不同部位。12
三角肌分区训练动作
训练建议
沉肩↓↓↓↓
沉肩的正确方法是通过放松肩部肌肉、向后下方牵拉肩胛骨并保持稳定姿势,结合呼吸同步完成动作,具体技巧包括意识集中、针对性训练和日常习惯培养。
沉肩的核心原理与步骤
放松肩部肌肉:
站立或坐直,双脚与肩同宽,双手自然下垂。轻轻耸肩后缓慢放下,重复几次以找到肩部完全放松的感觉。
避免暴力下压,防止锁骨下神经受压或肩关节内扣。
向后下方牵拉肩胛骨:
想象肩胛骨向背部下方滑动,保持稳定不晃动,可通过镜子观察动作标准性。
激活下斜方肌,使肩胛骨呈“后倾、外旋”状态,增强肩关节稳定性。
呼吸配合:
吸气时双臂上举,呼气时肩胛骨下沉,手臂向外画圈放下,保持斜方肌柔软。
日常练习中,呼气时同步沉肩动作,强化肌肉记忆。
针对性训练方法
上回旋沉肩法:双手持弹力带举至头顶,吸气耸肩,吐气时肩胛骨下沉并展开,重复15-20次/组。
摸头辅助法:双手从前额向后梳头,打开胸部后自然下垂,确保背部与手臂贴合。
哑铃侧平举:在力量训练中注重沉肩控制,避免斜方肌代偿。
日常习惯与注意事项
体态调整:伏案工作时保持挺胸收腹,走路时避免耸肩。
避免误区:沉肩非单纯下压,需结合肩胛骨自然下沉;腋窝需留空,防止肌肉僵硬。
专业指导:若肩部持续不适,建议咨询康复师或健身教练进行个性化矫正。
卧推
卧推发力技巧的核心在于姿势稳定、核心收紧、动作轨迹控制和渐进式负荷提升,需重点关注握距调整、肩胛骨固定、离心阶段控制等关键要素。
基础姿势优化
肩胛骨稳定:背部紧贴卧推凳,主动收缩肩胛骨并下压,形成稳固支撑平台,减少肩部代偿。
下肢驱动:双脚踩实地面,通过腿部发力将力量传导至躯干,配合臀部夹紧动作增强核心稳定性。
自然腰弓:保持腰部自然拱起约2-3cm,避免过度挺腰导致腰椎压力过大。
动作模式控制
握距选择:
通用握距为肩宽1.5倍(约81cm),宽握可缩短运动轨迹提升力量输出,窄握则增强肱三头肌参与。
特殊需求可调整至2倍肩宽,但需监控肩关节压力。
杠铃轨迹:
下落时沿斜线触碰下胸位置,推起初期垂直向上,后期形成J形曲线,优化力量传递效率。
全程保持小臂垂直地面,避免肘部前移导致肩关节压力。
离心控制:
杠铃下落阶段耗时3-5秒,增强胸肌纤维募集效果,离心阶段胸肌活跃度是向心阶段的两倍。
进阶训练技巧
瓦式呼吸:大重量训练时,吸气后闭气推举,通过腹腔增压保护脊柱,完成动作后呼气。
分化训练:
周一:大重量(1-3RM)提升力量。
周三:中重量(8-12RM)+慢速离心。
周五:轻重量(15RM)+高次数。
辅助训练:
地板卧推:限制动作幅度保护肩关节,专注胸肌收缩。
暂停卧推:在杠铃触碰胸部时停顿2秒,消除弹性势能提升力量输出效率。